近日,微博上一組圖片引起熱議,圖片下方赫然寫著“長春建筑學院圖書館像美國白宮”。該微博隨即被瘋狂轉發,各大媒體也紛紛以類似“山寨白宮圖書館”給予報道傳播。淺層次的模仿和克隆正在成為許多城市建筑的通病,且呈越來越泛濫的趨勢。
最著名的要數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的“白宮”,該區原區委書記張治安也因修建豪華辦公樓被稱為“白宮書記”。此外,還有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政府大樓建筑外觀像美國國會大廈;某國家級貧困縣的政府大樓蓋得像縮小版的人民大會堂等等。
當今中國的建筑設計,存在盲目照抄照搬、追趕潮流、進行材料堆砌,聽命于甲方老板,一味追求效益的傾向,忽視了將中國獨有的文化引入建筑領域。
文化是建筑的靈魂,建筑文化是歷史的積淀,它存留于建筑間,融匯在生活里,要讓建筑無形的力量體現出永恒的魅力,只能通過文化來實現。
荷蘭建筑師John van deWater對近期中國發生的一些建筑抄襲與模仿事件卻并不反感,這位畢業于著名的荷蘭戴爾夫特理工大學的高材生進一步表示,雖然他對抄襲與模仿并不反感,但他自己要做一個被抄襲者。
John表示,抄襲與模仿的事件在荷蘭發生的概率非常小。他說,“中國與荷蘭建筑師的區別比較大,中國建筑師做事情比較快,例如想做個汽車,中國人就會在這里找一個輪子,在那里找一個輪子,然后把它們拼湊在一起。國外的設計師如果設計一個別墅,先會從人如何更宜居的層面來考慮,因此,從一開始思考這個事情時,就會想著怎么去創新,而不是組裝。”
此外,國外有些大城市公共建筑的建設實行一比一制,即一個設計師,在一個城市只能有一次機會設計實施一件作品,不能隨心所欲無限復制。
創新是建筑師創作的靈魂,是建筑師對創作的永遠追求。文化傳承不停息,建筑創新無止境。一座有文化品味的優秀建筑,其精神內涵所散發的光輝常常超越功能本身,其文化意義和藝術感染力常常成為一個時期的文化標志,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。
北京辦公室裝修 酒店裝修 辦公室設計